实际上,关于COD和BOD,很多人也就知道COD是化学需氧量,BOD生化需氧量,还有老师们不下数万次强调过的用B/C判定水的可生化性,然后就魔性的在大脑里循环 0.3 0.3 0.3 0.3....不过随着自己经验的逐渐积累,才发觉自己之前了解的都是些啥呀。深深体会到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那么一点点真谛。一. 为什么需要BOD与COD无疑,污水中多数污染物是有机物。人类已经发现的有机物有几千万种,未发现的不知有多少种。一一表达不现实,有必要用一个简单易行的统一指标。目前污水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生化法特别是好氧法 。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来表达有机物浓度,可行且有很强的实战意义。因此需要BOD。无疑BOD应用无穷长时间来测定,即BODu。这也不现实。由于有实际意义的HRT不会太久,因此可以用几十天的BOD来近似代替BODu。为避免硝化影响,时间还要再短一些,因此一般使用20日BOD。20日BOD测定周期也很长。目前流行的是5日BOD。据说5日标准是因为英国最长的河流从源头到入海不超过5日。英国是岛国,如果美国也这么定,密苏里河入海恐怕要一个月吧。因此5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物理意义。下文没有特殊说明之处,BOD均为5日。为和社会工作周期吻合,好些欧洲国家习惯用7日BOD。5日BOD时间也不短,因此需要更快捷的方法。COD用激烈的化学氧化法,可以相对迅速获得结果,弥补时间缺陷。高锰酸钾氧化性强,且自身颜色鲜明,可用作COD方法。高锰酸钾颜色鲜明,特别适合在低浓度下准确测定,因此在给水领域盛行。日本在污水领域也很流行。(所以日本废水BOD经常表达得比COD还高,包括生活污水)。重铬酸钾在强酸条件下,加热回流时氧化能力更粗暴,多数场合氧化充分。世界范围内流行。下文没有特殊说明之处,COD均为重铬酸钾法。在更暴力的反应氛围下,一把火烧掉有机物,测定氧消耗量或二氧化碳产量,测定更可靠。此即TOD与TOC。明确知道污水中各主要污染物构成与比例,可以根据分子式直接计算,即理论COD。不过实际过程中往往不易实现或没有必要实现。二. BOD与COD方法、仪器的内在缺陷2.1 BOD方法、仪器内在缺陷BOD测定方法决定了,实际使用水样只能消耗一部分DO,对应有机物浓度范围大约是几个mg/L。有些污染物在这一浓度范围内生化性不坏,但是实际废水中因污染物浓度高,产生新的物理、化学、生化性质,导致BOD假阳性。上述性质变化可能是渗透压、pH、表面性质(有表面活性剂效应的物质超过临界浓度后影响传质)等。这类废水启动难,但只要反应器内不积累,很容易对付。例1:渗透压—糖。糖生化性极好,但高浓度糖水的渗透压高,直接生化性极差。(南方的蜜饯就是用高浓度糖水来保鲜的)。因BOD测定方法缺陷,必须稀释到几个ppm水平才能测定,因此渗透压问题被绕过去了。当然不会有人直接排放这么高浓度的糖水,且即使蜜饯浓度高,进入生化系统后只要糖可以在低浓度下降解,体系中始终不会出现积累渗透压问题。例2:pH—柠檬酸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,生化性远超过葡萄糖。但到了一定浓度,废水明显为酸性,可以放几个月都不臭。做过油脂工厂废水的朋友们对酸性缓冲溶液型废水一定有有印象。当然用上一段所提解决方法也好用。例3:蛋白质变性—甲醛。甲醛测定BOD奇高。但高浓度甲醛别名是福尔马林,可泡标本!例4:极少数有机物因‘锁钥效应’,浓度越高,越不利于降解。大家有兴趣不妨查阅专业生物化学。例5:界面性质—洗涤剂。这与BOD测定方法的另外一项内在缺陷有关。BOD测定水样的DO变化不可以太小,否则测定缺乏重现性。如果真能准确测定ppb级别的DO消耗值,其实直链型洗涤剂—LAS的生化性至少不是很差。问题是LAS浓度稍微高一点儿,就达到临界浓度,改变界面性质,严重影响实际生化。例6:咸菜可长期保存,当然也难直接生化。向糖水中加入大量盐分,测定BOD很高,但持续进入生化系统后,虽然糖可降解,盐却几乎没有变化,后果是高BOD废水把微生物腌制成了咸菜。此类废水特点是:废水中有一些生化惰性物质,低浓度下不影响生化甚至是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(例如氯离子、硫酸根离子等),一定浓度下影响废水整体物理、化学性质。与前面的5个例子不同,这类废水不可能直接用生化法处理,但测定B/C也可能很高。此类废水算是一种特殊变例。例7:油脂。各位水友可注意过油脂的BOD?生物油脂的生化性至少是不很差,做过屠宰废水的都知道。可是油脂实际平均降解周期并不短,5日BOD并不高。然而屠宰废水的处理一般有几个小时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,且反应器内不严重积累。因为有些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先吸附,相当于含在嘴里,虽然消化时间可能像吞吃了羚羊的蟒蛇一样长,但是—出水没有羚羊。这一例子对于BOD电极来说是个坏事:SS态有机物如何能被电极迅速测定?初步结论1、 BOD是一个有先天缺陷的测定指标。2、BOD是一个半经验指标。3、BOD不代表可降解有机物(当然更不代表不可降解有机物)。4、COD也是一个有先天性缺陷的指标,但比BOD可靠性好一些。5、COD经验性色彩比BOD弱一些。6、COD一般可以代表有机物总量。7、BOD/COD判据在多数场合可用。(如果询问具体哪些场合,我只能回答:先去练内功)8、COD-BOD作为经验判据很勉强,甚至不够作判据,不可用场合比例太大。初级水友要小心。当然理论COD-无穷大或充分大时间段BOD可以作充分判据,但实际中很难获得这一数据。9、生活污水、食品工业污水使用BOD作工程计算,也可以。化工废水用BOD来计算各池、各机械风险很大,特别是风量。初级水友小心。各位水友当然还要用BOD、COD。但用的时候最好能思考一下,尤其是难降解场合,不要踩地雷。
BOD(生化需氧量)测定仪作为水质监测领域的重要工具,能够准确测量水体中有机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,从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。为了确保BOD测定仪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、可靠的数据,必须满足以下几点关键要求。
生化需氧量(Biological Oxygen Demand,简称BOD)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,它反映了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所需要的氧气量。BOD测定仪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水中BOD的精密仪器,在水质监测、环保监测、污水处理、工业废水排放监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将探讨BOD测定仪如何发挥其性能,并介绍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。
生物需氧量(BOD)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溶解氧的量,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。BOD测定仪作为测定其含量的常用设备,在水质监测、环境保护、水处理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然而,市场上的BOD测定仪种类繁多,功能各异,购买时需仔细考虑其关键功能,以确保选购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设备。本文将详细介绍购买BOD测定仪时需考虑的主要功能。
生化需氧量(BOD)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,它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。BOD测定仪作为检测这一指标的专业设备,在环境保护、水体监测、污水治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在使用BOD测定仪的过程中,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本文将探讨BOD测定仪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。
BOD(生化需氧量)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(BOD)的设备,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、废水处理、科研等领域。BOD值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耗氧情况,是评估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。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的检测流程,以帮助用户准确、高效地操作该设备。
生物需氧量(BOD)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溶解氧的量,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。选择合适的BOD测定仪对于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测量范围与精度、操作简便性、自动化程度、耐用性与稳定性、维护保养、成本效益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,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BOD测定仪。
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,BOD(生化需氧量)测定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通过分析水样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,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。然而,BOD测定过程耗时较长,如何高效管理测量时间,成为水质监测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BOD测定仪测量时间的管理技巧,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。
生化需氧量(BOD)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,对于环境保护、水质监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BOD测定仪作为检测BOD的专用工具,其精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然而,在使用过程中,BOD测定仪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导致其测量性能下降。因此,定期校准BOD测定仪成为确保其准确测量的必要环节。
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,化学需氧量(COD)和生化需氧量(BOD)是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。为了准确测量这两项指标,分别发展出了COD测定仪和BOD测定仪。尽管它们的目标都是评估水质中的有机物含量,但两者的测量原理、操作过程及应用范围存在显著差异,因此不能通用。
BOD(生化需氧量)测定仪在水质监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能够帮助评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。然而,在使用BOD测定仪的过程中,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问题,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,还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。本文旨在探讨BOD测定仪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。